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滚动公告
 敬告各位网友,首先感谢朋友们的关注与帮助,本网站所使用的素材,如果有和单位或者个人的知识产权内容相同者,纯属雷同,请联系本网站电话13691369598予以删除,由此造成的不妥之处,敬请理解//国澍书画院欢迎各位书法、美术等艺术同仁的踊跃报名加入,共同为文化大繁荣传承华夏文化做出贡献/QQ群号码: 345394785  书画院电话:18610001160 

文学、生活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文学、生活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时间:2014年12月2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一川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力或作用力,这往往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总是包含着文学心灵的创造,无论是泛化已有的文学成就还是与新的文学创作一道生长。因为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实是意味着心灵的美在生活及生活器具、生活氛围中的具体化存在。这就是说,真正的文化创意其实是包含着文学的精神创造成果的。

  文学、生活和文化之间的新关系

  为什么要把文学、生活和文化这三者放到一起来谈?这确实是有原因的。

  一是文学泛化了。表面看来,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前期相比,文学的地位确实下降了。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文学地位的下降越来越显著。作家王蒙在1988年《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之后》一文,就是一个鲜明的标志。不过,同时要看到的是,地位下降了的文学结果转到哪里去了呢?事实上,它在面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一种泛化过程,也就是力求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不如更确切点说,它是被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自觉地吸纳过去了。

  二是生活美学在崛起。与文学面向生活的泛化进程相应的,是美学观念的同样面向生活的由虚而实的转化,这就有生活美学的崛起。当年从康德到黑格尔,美被视为发乎自然或心灵的东西,而生活之美尚未受到真正的正视。即便是19世纪俄罗斯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命题,虽然从理论上成功地捅破了蒙在生活美学之上的那层纸,但也更多地落脚在未来的精神层面。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及80年代后期的中国,美学价值观念或审美观念的面向实际生活的实在化进程才真正成为现实。如今的美容美发店用aesthetics或审美之类当年的美学术语,早已变得司空见惯、见惯不惊了。我几年前在北欧某地,见到路边一家商店就名叫aura(一般译为灵韵或韵味等),它把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创用的美学术语直接用到了商业广告上。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兴盛。如今举国上下到处都在谈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这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同样如此,一出即可激发起众多的回声。昔日与文学一样高高在上、并把文学视为自身核心或灵魂的文化,如今成为产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种显著而又深刻的变化:正像文学面向生活泛化一样,文化演变成为实际生活的一部分,而其杠杆正是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工业、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创意、创造、营销及消费过程,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地让原来的至高无上的观念、理念或理想的文化,转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生活环境或氛围了。当年阿诺德所坚持捍卫的文化是完美知识的观念,虽然仍然在起自己的作用,但毕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雷蒙·威廉斯的“文化是日常的”这一命题实际上是对生活中的文化转变的一种如实写照及理论确证。你可以坚持文化是完美的知识的观念,但你同时又不得不看到文化已经变得普普通通这一现实。

  如此看来,进一步说,文学的泛化、生活美学的崛起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不过是同一个相互联系和共生的历史性进程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揭示了文学、生活与文化一同在发生深刻转变这一事实。

  对文学、生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反思

  如何理解文学、生活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新型关系?其实,要平静地理解乃至接受这种新型关系,并不容易。因为它们勾起了人们内心的一连串美学或审美观念的激烈冲突,从而引发接受、抗拒或抵抗等效应。

  我首先想到的是平面性与深度性之间的冲突。以往的文学或文化被要求有深度——情感的或思想的深度,但如今的文学与文化、更别说文化创意产业了,变得越来越平面化、浅薄化。过去以深度为美,不深不为美;如今则以浅薄为荣,不浅不薄不足以引发围观。

  其次是全球性与地方性的矛盾。随着全球化进程在中国的深入拓展,相应的地方化力量也被激发了出来,构成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尖锐冲突。

  再有就是身体性与心灵性的对立。越来越多的文学述及人的身体或身体反应,同样地,生活美学和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必然地诉诸人的身体文化或身体美学需求。但与此同时,人们又不得不感叹,在如今身体化或物质化了的“生活世界”里,人的心灵或精神究竟应当如何安置。

  最后还有创新性与自反性的缠绕。随着现代性或全球化的进程,文学、生活美学及文化创意产业都在寻求创新,把创新视为第一生命;但与此同时,不断的创新带来的却是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颠覆。这恰恰是由于现代性或全球化已经内在地生长着一种创新与自反之间相互对立又协调的机制了。

  上面的几对矛盾贯穿在文学、生活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和内部,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真正的文化创意包含文学的精神创造成果

  应当如何应对上面的困扰呢?这里不妨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首先应看到,对文学地位下降的现实、乃至对文学的终结之类的口号,都不必过分忧虑。因为,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无论文学的地位和角色怎样转变,只要语言还能生存,只要我们还必须用语言去表情达意,那么,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就必然会延续。重要的是,应当真正像黑格尔所指出的那样,让语言艺术以人类心灵的名义自己说话,也就是创造出能贴近每个时代人类心灵本身的语言艺术来。

  同时应看到,生活总是有自己的美学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但是,越是在物质丰盈的年代,也就越是在人类身体美学需求得到满足的时代,就越是应当格外注重心灵美学或精神美学的守护及伸张,高扬起人类精神文化的旗帜。

  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力或作用力,这往往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总是包含着文学心灵的创造,无论是泛化已有的文学成就还是与新的文学创作一道生长。因为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实是意味着心灵的美在生活及生活器具、生活氛围中的具体化存在。这就是说,真正的文化创意其实是包含着文学的精神创造成果的。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办公室:18610001160
魏老师:18222813161
QQ群杨老师:18864898111
熊老师:13552260607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